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,城市的功能区划分越来越明确。在保护原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,很多城市又科学分配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。以上海为例,城市核心区域划定为经济发展功能,而对远郊等地区进行自然资源保护,勘界定线,划定各有特色的自然保护区域并对公众开放。
城市郊野公园一般面积较大,涵盖了多种自然要素,是自成一体的天然景观。但目前,在已开辟的郊野公园中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薄弱环节,当地政府部门应该从体制机制上加以完善。为此,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。
一是完善政策加强保护。建议在郊野公园周边进行科学、全面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。有效掌握周边地域环境要素,出台相应的自然资源保护地法规制度,提高邻近工业区块行业准入标准,强化环境监管。从源头进行治理,切实保护自然资源不受破坏。在郊野公园入园管理方面,可通过限流、定点参观等方式确保自然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。
二是引导公众参与共治。郊野公园在面向公众开放之后,道路卫生情况、景观环境情况等都需要维护,缺少管理人员是公园管理的一个短板。因此,当地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发动组建志愿者队伍,充分调动志愿者队伍或者非政府组织参与进来共同治理。职能部门可提供有效技术业务培训,联动各乡镇的基层组织力量,确定岗位,明晰责任,确立有效的巡查和监督机制,确保郊野公园整体得到较好的管理维护。
三是强化宣传发动力度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宣传,深刻理解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内涵与外延,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主意识。同时,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,丰富社会公众对郊野公园生态环境的基本认知。例如,加大主流媒体引导力度,结合线上线下平台进行互动;可通过开放参观日等形式,组织学校、企业以及社会机构等亲近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