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电镀网讯:2015年1月1日,被称为史上最严的“新环保法”正式实施,按日连续处罚、规避监管承担法律责任等创新性条款,让关注义乌环境质量的公众有了新的期待。
如今,“新环保法”已实施一周年,义乌环保部门都做了哪些事?记者帮您一一梳理。
【数据说话】
一年立案查处440件环境污染类案件
2015年,义乌市环保局积极运用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配套办法,强化刑事司法联动,保持严惩环境违法高压态势,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。
截至目前,义乌市环保局检查企业8036家,取缔关停537家,搬迁461家;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40件,行政处罚1540多万元,其中查封扣押44起,启动按日计罚2起,移送公安42起,刑事拘留33件、行政拘留9件,并先后开展了“亮剑斩污”、“督查+执法”等29次专项执法行动对重点行业进行整治规范。
2015年,义乌市环保局共接受各类环境投诉案件4262件(含96150受理投诉),其中噪声污染1351件、大气污染2283件、水污染444件,辐射、固废、其他类等污染184件,处理率为100%,除正在办理中的案件外,满意率达到99%。
【典型案例】
昨天,义乌市环保局集中公布了2015年下半年的7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例,展示了义乌环保部门打击违法排污、保障环境安全的决心。
□案例一
厕所苦候一小时
执法人员“猫抓老鼠”
经调查得知,后宅某饰品厂存在涉及重金属污染的重大嫌疑,2015年7月8日,环保局执法人员联合公安干警前往现场。为避免打草惊蛇,执法人员远远将车停下,并将便衣人员分成若干组,在厂区附近摸排,发现厂区一楼的打磨车间当时不在排水,该厂车间外有一根PVC管连至厂区附近的公共厕所。
为取得确凿的污染证据,执法人员在公共厕所内蹲守。一个多小时后,车间PVC排水管开始排放浑浊的打磨废水,采样人员与调查人员迅速出击,抓了一个现行。当事人随即被警方控制,询问得知,该厂废水经集水沟收集后通过PVC管排至边上的公共厕所最终排向外环境。
采样人员所取水样,经环境监测机构监测、省环保厅认可,结果显示该厂总铜达到排放标准的254倍,总锌达到排放标准的43.2倍。该案中铜、锌严重超标并通过暗管偷排的行为,涉嫌构成污染环境罪,案件已移交公安部门处理。
□案例二
酸洗车间如密室
伪装者揭开“画皮”
此前,有人反映上溪镇毛塘楼村有酸洗加工厂污水乱排,因提供的地址较宽泛,环保局执法人员去了多次也没找到对应的工厂。2015年10月30日,执法人员再次出动,在村子西边人迹罕至的地方找到一栋三层小洋房连着一排平房。门窗始终紧闭的小洋房这天恰巧开了一扇窗户,透过窗户看到里面堆有拉链烫带的设备。
执法人员猜测该厂有酸洗工艺,极有可能就是一直在找的“伪装者”,马上联系上溪派出所将门锁打开,发现小洋房里的车间竟然有小门通往隔壁的平房。打开这扇小门,里面是一个封闭的酸洗车间,味道刺鼻,化学原料随意堆放。
经调查,为掩人耳目,这家工厂选择在晚上偷偷加工,白天始终门窗紧闭。为了避免酸洗产生的废水被人发现,负责人陈某还偷偷地在平房后面隐蔽的位置,深埋了一根直径为10cm的PVC暗管。工厂每个月要酸洗6次,每次有近一吨的废水通过这根PVC暗管排放到外环境。
随后,环保局执法人员对PVC暗管里的蓝色残液进行取样监测,监测结果显示该残液中总铜超标7160倍,总铬超标23.9倍。该厂偷排废水的铜、铬严重超标的行为涉嫌污染环境罪,已移交司法机关昨进一步查处。
□案例三
废气超标污染环境
脱胎换骨彻底整改
有群众陆续反映北苑某真空镀膜厂臭气扰民。这是一家通过环评审批和治污设施竣工验收的企业,针对频次趋密的投诉举报,义乌市环保局将该案件列为年度重点信访,增加检查频次。其中,执法人员在2015年8月22日检查时发现企业部分车间敞开式作业,废气随风四处飘散。执法人员随即对废气进行采样监测,报告显示企业非甲烷总烃和恶臭两个指标超出国家排放标准,属于超标排放。
得知以上情况后,环保局迅速开展行动,于8月23日下午2点对该真空镀膜厂生产设备实行全面停产,次日对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行为作出行政处罚,并依据“新环保法”第六十条规定,对企业下达停产整治决定,督促企业在停产期间对污染物收集、治理及企业环保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整改。
此次停产整治历时85天,企业先后投入100多万元,采取了增加废气收集处理装置、变更废气处理工艺、加高废气排放口高度、加强高浓度生产车间封闭性全面排查等多项整改措施,并制定了环保管理的相应制度。
义乌市环保局于10月20日对该厂停产整治情况进行监测验收,监测结果显示企业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达标,允许其于11月16日分步骤实施复产。
此后,义乌市环保局每月开展不定期突击检查,实行企业工艺废气及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一月一报并对外信息公开,保障周边环境安全。